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线炒股配资公司,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一直是科研和生产领域关注的焦点。化控技术通过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大豆的生长发育进程,优化植株形态和生理功能,从而实现增产提质的目标。本文将详细阐述大豆化控技术中施稀土、施亚硫酸氢钠、施三碘苯甲酸(2,3,5)以及施增产灵的技术要点,为大豆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一、施稀土技术要点
(一)稀土对大豆的作用机理
稀土元素能够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与运输,进而影响大豆的生长代谢和产量形成。
(二)适宜的稀土种类与剂型
目前在大豆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稀土种类主要有硝酸稀土等。剂型以水溶性粉剂或水剂为主,便于在田间进行喷施操作。
(三)施用时期与剂量
- 施用时期:一般在大豆的苗期和开花期进行喷施。苗期喷施可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健壮生长;开花期喷施则有助于提高开花数和结实率。
- 施用剂量:每亩使用硝酸稀土的量通常为20-3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均匀喷施。具体剂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大豆品种以及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四)操作注意事项
- 喷施时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在雨天或烈日下进行,以防止稀土溶液被雨水冲刷或因蒸发过快而影响效果。
- 喷雾器的喷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确保溶液能够均匀地覆盖在大豆叶片的正反两面。
- 稀土溶液的配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对大豆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二、施亚硫酸氢钠技术要点
(一)亚硫酸氢钠的作用机制
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合抑制剂,能够抑制光呼吸过程,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提高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
(二)适用的大豆生长阶段
主要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进行施用,这一时期是大豆光合作用最为旺盛的阶段,也是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施用亚硫酸氢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增产作用。
(三)施用浓度与方法
- 施用浓度:亚硫酸氢钠的施用浓度一般为100-200ppm。具体浓度应根据大豆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
- 施用方法:每亩使用亚硫酸氢钠的量为10-20克,兑水30-40公斤,充分溶解后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次数一般为2-3次,每次间隔7-10天。
(四)注意事项
- 亚硫酸氢钠溶液的pH值较低,呈酸性,在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碱性农药或肥料混合使用,以免发生中和反应,降低药效。
- 喷施后如遇降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以保证药剂的有效作用时间。
- 由于亚硫酸氢钠能够抑制光呼吸,在施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大豆的生长状况,避免因过度抑制而导致植株生长异常。
三、施三碘苯甲酸(2,3,5)技术要点
(一)三碘苯甲酸的生理效应
三碘苯甲酸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大豆茎秆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萌发和生长,使植株矮化紧凑,增加分枝数和结荚数,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
(二)最佳施用时期
通常在大豆的分枝期至开花初期进行施用,这一时期是大豆植株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施用三碘苯甲酸能够有效地控制植株的生长高度,促进分枝的发育。
(三)施用剂量与方式
- 施用剂量:每亩使用三碘苯甲酸的量为5-1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喷施。对于生长过旺的大豆植株,可适当增加施用剂量,但不宜超过15克/亩。
- 施用方式: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大豆植株的上部叶片上,以确保药剂能够被充分吸收。
(四)技术要点与禁忌
- 三碘苯甲酸的药效较为强烈,在施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因施用过量而导致植株过度矮化,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
- 该药剂对温度较为敏感,在高温天气下施用容易引起药害,因此应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天气进行喷施,一般以白天温度在20-25℃左右为宜。
- 三碘苯甲酸不宜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四、施增产灵技术要点
(一)增产灵的作用特点
增产灵的主要成分是4-碘苯氧乙酸,能够促进大豆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加速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花荚数量,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二)适宜的施用时期
可在大豆的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进行施用。苗期施用可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开花期施用能提高开花质量和结实率;结荚期施用则有助于促进豆荚的发育和籽粒的饱满。
(三)施用浓度与次数
- 施用浓度:增产灵的施用浓度一般为20-30ppm。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浓度。
- 施用次数:每亩每次使用增产灵的量为5-1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喷施。在苗期和开花期各喷施1次,结荚期可喷施1-2次。
(四)使用注意要点
- 增产灵溶液应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降低。
- 喷施时应注意均匀周到,确保大豆植株的各个部位都能接触到药剂。
- 在施用增产灵的同时,应结合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
五、化控技术综合应用原则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择
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大豆品种存在差异,在应用化控技术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化控药剂和施用方法,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
(二)适时适量,精准调控
化控技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施用时期和剂量,应根据大豆的生长发育进程和田间长势,精准地进行调控,避免因施用不当而导致不良后果。
(三)综合管理,协同增效
化控技术是大豆综合栽培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应与合理的密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相结合,形成协同增效的作用,以实现大豆的高产优质。
大豆化控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在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施稀土、施亚硫酸氢钠、施三碘苯甲酸(2,3,5)和施增产灵是大豆化控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技术要点。在实际应用中在线炒股配资公司,应充分了解这些技术要点,遵循化控技术的综合应用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操作,以达到预期的增产提质效果,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富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