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满200天支持率创新低 关税政策引发争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大额配资,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像向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只会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糕。
7月3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所谓“对等关税”全面推向新阶段。这份关税清单于8月7日零时正式生效。加拿大、巴西等国遭遇税率飙升的“重击”。加拿大因经贸争端、数字服务税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成为美方打击对象;巴西则公开指责美方此举是出于政治动机。美国盟友也未能幸免,日本、欧盟虽通过让渡部分利益换取了相对较低的税率,但相关协议却在内部引发一系列负面舆论。
特朗普上任刚满200天,美国再度将自己置于关税的历史高位,而最终为此买单的却是本土企业与消费者。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40%,创下其第二任期以来的新低。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他一贯的商人作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白宫发文庆祝特朗普执政满200天,称其第二个100天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近期的民调结果不尽如人意。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一个百分点至40%,为其第二任期内新低。美国民众仍然对其处理经济和移民政策的方式感到担忧。
自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政府频繁挥舞关税大棒,搅动着全球秩序的神经。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陈征评价特朗普的对外政策特色为不确定性更强,权力高度集中于总统个人,以及鲜明的实用主义。
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国加征差异化“对等关税”,随后在谈判中频繁升级关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他的商人作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8月7日,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全面生效。按照最新方案,多数国家及地区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5%,部分主要贸易伙伴因签署协议换得较低税率。而对于那些在近期谈判中未向美国作出足够让步、或被白宫认定存在贸易失衡的国家,税率则大幅提高。
在特朗普政府最新一轮关税政策中,加拿大和巴西的税率尤其惹眼,也遭到了这两国的强烈反对与抗议。美国希望加强对美洲国家的控制,北美地区希望加强对加拿大的控制。而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希望扩大其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就需要加强对巴西的控制。
事实上,美国与加拿大此前就关税问题展开过多轮谈判。早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加两国政府就曾围绕数字服务税争论不休。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后,加美关系更是因经贸争端以及特朗普多次放出的“吞并加拿大”言论而陷入低谷。最终,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加拿大政府于6月底宣布取消该税。
这次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大幅上调的决策,表面以加拿大在芬太尼等毒品管控上存在漏洞为由,但更多信息表明其背后或许存在更复杂的政治动机。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加拿大计划在9月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加拿大刚刚宣布要支持巴勒斯坦国。这将让我们很难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此后不到24个小时,特朗普签署了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行政令。
除了加拿大以外,巴西和美国也早就关税问题进行过多轮对话,但显然未有成效。巴西总统卢拉发表公开讲话指出,巴西不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利用关税进行勒索,巴西社会各界将团结一致捍卫巴西主权。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公布致卢拉的信函,称将自8月1日起对从巴西进口的商品征收50%关税,同时要求巴西政府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和欧盟在本轮关税政策中也未能独善其身。为换取较低税率,二者均承诺在美投资并开放市场。据日本政府发布的更新版2025财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数据,从先前预期的1.2%下调至0.7%。其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欧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称,美方此举将破坏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并明确表示欧盟在必要时将采取反制措施。经过多轮激烈交锋,美欧于当地时间7月27日在苏格兰达成框架性贸易协议。欧盟承诺未来三年向美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扩大在美的军事装备采购。
表面上看,关税的矛头直指外国出口商,而第一波冲击的“重锤”却砸在了美国本土——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信心遭受重创,部分企业不得不削减投资计划、推迟招聘进程,消费者也终究难逃为这项政策“买单”的命运。美国多名民主党籍参议员抨击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和对贸易协议夸大其词等做法。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发声称,美国企业需要确定性,但得到的是混乱和通胀,直指“特朗普的关税贸易战是针对美国人民的贸易战”。
随着新的关税清单全面生效大额配资,账单将以最直观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富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